第十五章 入流-《东风路属于哪个街道》

第十五章 入流(第1页)

蜂蝶莺燕们每日里也这样顺风而过,过了又往,没有实在的影迹。

也并不然。

每每有些蹊跷的故事,也让园丁能有些为难。

这里又不是村口,通达他方的所在。

园子里就只是方方正正的,春也方,夏也正,秋也围,冬也静。

又不是浅底的石砧,谁都可以排着队轮上。

这里似乎有些幽然。

从这点上看,园子里的故事好像与那梅落香谢、悄然萌动的廊桥有几分相似。

这种相似并非一成不变的。

虽然园子里也就只是方方正正的,可也不能什么都那样明明晃晃的,这里一丛,那里一簇,好像是有人随意留下的。

日久天长,天长日久的,就自然无由的定立在园子里。

不比那些蜂蝶莺燕们,只顾得上大好的时光。

柳含絮就不曾理会这些园子里的故事,只是中意着廊桥里的故事。

那“往事里的书生”

是怎样的思辨与传奇,那氤氲密布与物换星移里有怎样的不甘和落寞。

园子里的故事哪在意这些。

所以柳含絮就没有把园子里的故事搬弄到廊桥里去上演,若真是如此,怕也无缘逢着那尘封于案上、何年何月遗落的残卷了。

当然,园子里的故事自然有它的幽然之处。

这就让柳含絮这样的后生给不自觉的遗落了,就像不经意间把残卷遗失在流水中一般。

这可太不应该了。

要不蜂蝶莺燕们就不怎么在意那廊桥里的诵读,都只是柳含絮自顾自个、吟古诵今的摇头晃脑、独自翻检。

还把那好不容易得来的残卷给弄失了。

究竟是什么缘由让园子里的故事遗落在这里呢?无人知会吧。

连蜂蝶莺燕们都是熟客,却从不会打探这些点滴的岁月。

也不定是无人知会吧。

比如,学堂的老先生就对园子里的故事情有独钟。

连园丁有时也可能会遗落的故事,学堂的老先生都能认真的检视起来,深刻领会了去。

这是柳含絮和蜂蝶莺燕们都不见得能明白知会的。

当然,老先生自然就是极有学识的,就是常先生也愿意和老先生交流理会。

当初修建廊桥的时候,老先生是不是也能出谋划策一番?可能。

能够把园子里的故事检视清楚的,大概也就是老先生吧。

村人们都只顾着远方的迢递了,把这些近处的光阴给疏远了。

到底还是有些值得翻检的事情,藏在这园子里的幽然之处吧。

岁月啊,不曾舍得遗落每一处光阴和背影,并不肯随遇而安、若有所失的看待那物华静好的流转。

园子里倒不见得有什么大场面,但却比别处多了不少新鲜的印记和物事。

不见得多少的流转,不见得多么的洒脱,这里是路,那里是径,路回径转,园子里也就有了许多不同的意旨。

这种故事不比往常,难在今宵,欣于所遇,自然倍能体会。

就是常先生这唯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,也不能深刻的领会其中的三味吧。

那些似经沧桑、干湿明暗的斑驳,也随岁月周游流转了一回,回到园子中,又逢着些蜂蝶莺燕的自在。

纵使万种体会,不如随园一观。


(第1页)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