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水里的故事也不是一直都清清澈澈、平平静静的,就像是刚才,还氤氲密布了一会儿。
氤氲只是故事的一小部分。
一小部分的事情,难以看到全貌。
不过不要紧,流水里的故事很少有全貌,都只是形形色色的斑斓,不是故事的主体。
所以故事就不需要全貌了。
只在沿岸或凭栏处,有兴致的浏览一番,也就足够了。
谁也不是柳含絮,非要到廊桥里去读书。
读那些并不明白,非常枯燥,难以诘问的条例、故典、誓命、训诰,佶屈聱牙,犬牙交错,枝枝节节,盘根错节,让流水里难以生发。
这倒不是柳含絮想到的。
柳含絮只是没想到,廊桥里还有这么些的不同。
沿岸就很好,不需要廊桥这样的衬托、烘托、所在,随意随情随性的,曲曲弯弯、蜿蜿蜒蜒的,不需要特别的营造。
就是有些特别的营造,那估计也是柳翠儿、小五儿等不知从哪里搬来,浣衣用的。
不需要过于搭理。
这就好办了。
大家都送了一口气,不是特意的营造,是简单的汀岸了。
这里若是有些波澜,也不是全貌全样,都被沿岸的苇草给遮拦去。
多是些曲曲折折的港湾,也算不上什么港湾,都是些浅底微澜的,不成什么样子。
这就是这里的形貌了。
谁会特意来沿岸这样的地方呢?这样的地方有什么特指呢?特指有什么用的呢?就像浅底微澜一般,没有多少人回去理会。
理会了,也不会深理。
深理的也不是浅底。
大概是看,柳翠儿和小五儿是不是还在那里浣洗。
浣洗什么呢?
柳翠儿就没有过于在意这些浅底微澜,她注意到,魅影!
是不是浅底里?一晃而过,去了廊桥。
廊桥就不是浅底。
廊桥不是那样随意随情随性的。
不是那样松松散散的。
不是那样自自然然的。
有些特别的营造。
有些特别的烘托。
有些特别的所在。
所以魅影去了廊桥。
去了吗?柳翠儿就像是看着,果真就忽的晃过,去了廊桥。
廊桥里就不是沿岸的事态了。
是从哪里来的呢?柳含絮也去,魅影也去,还有人会去呢?曾经还有谁去?来来去去?沿岸就简单多了。
不会有这样的深味。
深的味道,不是浅底里的味道。
浅底里就是浣衣,也使不开。
使不开,还容易把浅底给弄浑浊了。
浑浊的一塌糊涂,没有什么线索。
溯流而上,道阻且长。
溯回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
不会在浅底吧。
所以浅底就冷却了。
怠慢了。
不恭了。
就是小五儿,也只是一个劲的浣衣。
寻找一块方方正正的石头,放在浅底里,找个平,平正了起来,好好的浣洗,不那么摇摆,不那么微澜,不那么清浅,这样就不用担心晃动了。
洗完了,让给柳翠儿,小五儿就甩过去浅底里的影迹,自己收拾起氤氲的光影,准备回村了。
就是些浣洗的影迹,不是读书的语气。
村人们也不会过于在意吧。
浅底就是鱼翔,也得考虑一下是不是有些芦苇丛可以遮掩光影吧。
(第2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